晏几道的诗
晏几道 《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年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注释】: 注:一作苏轼词。 ①喜鹊桥:《白氏六帖》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庾肩吾《七夕》诗:“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皆语及喜鹊填河事。凤驾:仙人车驾。何逊《咏七夕》:“凤驾出天潢。” ②乞巧:前《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注②。 ③玉钩:喻指弯月。 ④分钿(diàn)掰(bāi)钗:钗为妇女头饰,钿指用金翠珠宝嵌成花纹的盒子。陈鸿《长恨歌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钗钿为男女定情之物,分离时则掰钗分钿,各执一半,用作伤离期合之赠。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掰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⑤“香袖”二句:《长恨歌传》:“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此处化用此事
上传于: 2017-01-21 |
阅读: 3073次
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 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 【注释】: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 ,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 ”,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上传于: 2017-09-17 |
阅读: 2770次
晏几道 《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谩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注释】:
上传于: 2017-08-20 |
阅读: 2513次
晏几道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注释】: 起首三句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采 ,它表示梦中找不到“ 心上人”的“消魂 ”情绪无处可说 ,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 ”,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 ;但在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 ,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 。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 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 ,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 ,“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 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 ”,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上传于: 2017-08-20 |
阅读: 2325次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①“梦后”二句:梦后、酒醒为互文。楼台高锁与帘幕低垂,写居处环境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②“落花”二句:出自五代翁宏《春残》诗。 ③小蘋:晏几道友人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歌女。 ④心字罗衣:指衣领绣有心字图形。两重心字,重叠的心字图形。 ⑤“琵琶”句: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本句由此化出。 ⑥彩云: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此句由李白诗化出,喻指小蘋。 【评解】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蘋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 ------------------------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 ”,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 ,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 ,那时更是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 ,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 ,或残灯独对 ,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 ,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 ,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蘋、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 ”,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蘋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 。“琵琶”句,既写出小蘋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上传于: 2016-06-01 |
阅读: 2255次
晏几道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注释】:
上传于: 2017-02-23 |
阅读: 2053次
晏几道 《点绛唇·湖上西风》
湖上西风, 露花啼处秋香老。 谢家春草, 唱得清商好。 笑倚兰舟, 转尽新声了。 烟波渺,暮云稀少, 一点凉蟾小。 【注释】:
上传于: 2017-09-17 |
阅读: 2023次
晏几道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释】: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 ,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 ,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 ,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 ,于是不妨再理旧狂 ,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 :“‘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 :“‘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 。”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 。“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 ;“殷勤 ”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 ;“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 :“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 。”此词正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 ,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 ,悲凉已压倒缠绵 ;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 ,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上传于: 2017-02-23 |
阅读: 1863次
晏几道 《木兰花/玉楼春》
风帘向晓寒成阵。来报东风消息近。试从梅蒂紫边寻,更绕柳枝柔处问。来迟不是春无信。开晚却疑花有恨。又应添得几分愁,二十五弦弹未尽。
上传于: 2017-03-04 |
阅读: 1751次
晏几道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 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 咫尺凉蟾亦未圆。 【注释】:
上传于: 2017-01-21 |
阅读: 16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