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诗词网
  • 首页
  • 书籍
  • 语录
  • 作者
  • 最新
  • 投稿
  • 会员登录

纳兰容若的诗

纳兰容若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翻译: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注释: 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上传于: 2016-05-14 | 阅读: 6024次

纳兰容若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上传于: 2016-11-12 | 阅读: 3678次

纳兰容若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上传于: 2016-05-14 | 阅读: 2763次

纳兰容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 相对忘贫
上传于: 2016-06-21 | 阅读: 2714次

纳兰容若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白衣裳凭朱栏立 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 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 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 准拟相看似旧时
上传于: 2016-11-10 | 阅读: 2462次

纳兰容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上传于: 2016-05-14 | 阅读: 1848次

纳兰容若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 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 绿窗红泪 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 而今断送 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 漆灯风飐 痴数春星
上传于: 2016-05-14 | 阅读: 1796次

纳兰容若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拨灯书尽红笺也, 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 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 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 莫误双鱼到谢桥。
上传于: 2016-11-10 | 阅读: 1576次

纳兰容若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上传于: 2016-05-14 | 阅读: 1562次

纳兰容若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上传于: 2016-11-12 | 阅读: 1202次
  • «
  • 1
  • 2
  • »

作者信息

粉丝:0
诗词:12
访问量:2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