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优美诗词网
首页
书籍
语录
作者
最新
投稿
会员登录
搜索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李白
关注
2017-09-18
浏览:692次
诗词数:965首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这是
李白
经过下邳(在江苏睢宁)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张良,字子房,是辅佐
刘邦
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
陈述
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平衍。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
(沈熙乾)
每日精选
宋·李清照
《
点绛唇
》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李商隐
《
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温泉宫曰华清宫)
》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典故解读】 ①宫在骊山下。宫内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是唐玄宗与
心锁
《
鹧鸪天
》
枉负当年那场花 芳菲堪被苦秋杀 荒烟漠漠含衰草 斜日苍苍笼乱鸦 凄对月 恨伤花 难留好景祭芳华
李白
《
太原早秋
》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戴复古
《
寄韩仲止
》
何以润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家园北望
《
在犀牛角村
》
1999年,我来到广州 听不懂白话也找不到工作 我和开地下诊所的姐夫 去一个做菜园的老乡那里喝酒 望着斜阳绕过犀牛角
婉儿
《
哀雨
》
严肃的冬 向大地撒了一把雪 为大地披上了银妆 仿佛给了世界 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 我想去追寻它的脚步
诗经
《
破斧
》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1]。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2]。周公东征,四国是吪[3]。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4]。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李白
《
赠徐安宜
》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素心
《
点绛唇
》
宋词缘起 书院庭深楹联处 湖海极目 我筑蓝桥路 柳径春深 惟求踱硅步 更夜语
小程序
社区
QQ群:373292399
投稿:
原创诗词发表
标签
婉约诗
怀古诗
思乡诗
思念诗
描写冬天
描写夏天
描写春天
描写秋天
爱情诗
豪放诗
闺怨诗
更多
作者
李白
李商隐
李清照
李煜
李贺
杜甫
白居易
苏轼
辛弃疾
陆游
孟浩然
更多
典籍
三十六计
论语
孙子兵法
史记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
资治通鉴
更多
作者
粉丝:
3
诗词数:
965
浏览量:537093
诗词
浏览:692
上传:2017-09-18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
(沈熙乾)